首页 >> 李石勋

想让传统文化重新流行起来叮咯咙咚呛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吗郭品超

2023-05-29 18:23:18

想让传统文化重新流行起来 《叮咯咙咚呛》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吗?

第二季《叮咯咙咚呛》是一档定位为「文化传承」的综艺节目,具体形式是:每期邀请几位明星,每人选择一种传统非遗文化融合、改编到一首流行歌当中并演唱,而这些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们也会来到舞台上和明星们共同完成表演。在近期诸多音乐综艺节目中,《叮咯咙咚呛》是画风非常清奇的一个,这其中也有不少我关注的歌手,近期我也专门找时间集中看了看,有些想法在此分享给大家。

先说音乐

节目的核心规则是用「流行歌曲」混搭「传统非遗文化」,比拼的是各个作品的「融合度」,换句话说就是把两种音乐素材融合在一起时,其调式、和声、节奏、配器等音乐要素是否能彼此关联并呈现出合理的美感。而两首作品是否能融合好,不仅取决于编曲者的改编水准,更取决于选曲比如胡彦斌用《一无所有》融了华阴老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段:崔健的创作受了陕北民歌很大的影响,《一无所有》包含了很多信天游的特征,比如使用了雅乐羽调式、采用了「首句高起然后整体下行」的旋律布局、骨干音带有明显的四度结构特征,等等。而这些要素使得《一无所有》在和华阴老腔串烧的时候就听起来很顺,因为同为陕西民间音乐的华阴老腔也具备这些音乐特征。相反,有些串烧会因为音乐基础形态的差异乃至抵触,导致歌曲融合度不高。比如拿《没离开过》串昆曲《长生殿》选段,《没离开过》是典型的七声小调,旋律句带有多处装饰音和连续切分,拿昆曲的唱腔来演唱就有些变味。两个作品间的关联更多地发生在文本层面,音乐上没能形成有效的呼应。

同时,这些明星所面对的「传统非遗文化」分属不同的民间音乐类别,比如旬邑唢呐是传统器乐中的吹奏乐,京韵大鼓属于传统说唱音乐中的鼓书类说唱,而京剧又属于传统音乐中形式较复杂、综合性较强的戏曲音乐。在一首流行歌曲里融一段器乐和融一段戏曲的编曲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把串了不同类型艺术的表演拿来横向比较融合度,其实是有些不公平的好在整个节目更强调创作尝试而非直接竞赛。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些戏曲本身就是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但从音乐上审视它们反而片面了。那么在把它们于流行歌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也不仅仅是音乐,而需要把它视为一个整体的舞台表演。《叮咯咙咚呛》强调舞台综合呈现的创作方向是正确的,也是适合节目本身调性的。

再来谈传统

节目中的很多传统非遗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是因为它们和现代社会生活脱节了,而这并不代表它们本身不够好。要知道这些传统非遗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它们都曾经是某个时期、某个区域的「流行文化」,它们足够精彩,有足够的吸引力。很多不够流行的文化,都已经消失在历史当中了。

但我们现在干嘛还要保护这些快要消失的文化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传统文化是有更新和传承能力的,但这需要时间和资源。美国黑人的传统音乐布鲁斯在一百多年间先从田间地头走进了剧院酒馆,然后又灌进了唱片,又进入了广播电视中。布鲁斯艺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调整音乐细节从而适应新的传播平台和新的受众,并且可以根据反馈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创作。一百多年来布鲁斯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对世界流行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要是能有类似的发展环境,有些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未必不能像布鲁斯那样发展得枝繁叶茂,但我们不是没有嘛要知道过去一百多年间中国的变化有多巨大:落寞一百多年,站起来以后又继续穷了好几十年,稍微将注意力转到搞点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儿。所以,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时间的传统非遗文化掉队是正常的。但它们的精湛技艺还在,精神内核还在,审美体系还在,投入一些资源让它们跟上社会的步伐,并向公众进行有效的推介,这些传统非遗文化同样也能用时尚的方式发光。

再来谈传播与传承

有人批评《叮咯咙咚呛》流行太多、传统太少,妥协太多,保留太少。我觉得从几个传播的基本视角来看,《叮咯咙咚呛》节目组在已有资源下,作出了相当高效的选择,比如:1、每首歌都花大力气做成了歌舞加视频装置的综合「秀」,而这一定是最容易吸引注意和得到传播的;2、入选节目的非遗文化的数量和多样性有保证,每期节目基本上都会涉及到一个省内的最重要的几项国家级非遗文化,整季节目做下来已经累计了60多部融合了传统非遗文化与流行歌的作品;3、敢于走出改编的舒适区,搭建新的审美体系。把传统音乐作为色彩声部点缀进歌曲,是此前很多音乐人常用的更「安全」的改法,而这次节目中有很多音乐人去尝试风格反差极大的混搭,比如用电子乐、嘻哈乐这些极新的风格去融合传统音乐。事实上本季《叮咯咙咚呛》的音乐总监陈伟伦主理的「新乐府」就制作过很多电子昆曲、电子评弹,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把握住了这几个关键点,才能保证传统非遗文化能够伴随着节目实现有效的传播,而只有实现了足够大范围的传播,传统非遗文化才有可能有效地传承下去。

我们一直在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真正把这些非遗文化拿到公众娱乐层面、请来一堆大腕一起做成一档面对普通人的音乐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还是第一个。这其实是要承担一些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有些情怀作驱动。音乐综艺节目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被证明是推广音乐作品、提升歌手价值最有效的渠道。而着眼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叮咯咙咚呛》也一定能为那些宝贵的中国传统音乐带来关注和资源,让他们有时间、有资源去发展和自我调整,从而焕发出新的光芒。

北京国际高中

国际高中录取分数线

国际高中排名

国际高中排名

北京国际高中

友情链接